我的观点

什么是「厅局风」穿搭?为什么这种「局里局气」的风格突然火了?

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择偶观和审美标准,是马斯洛最低层级的产物。

不光是这个,新郎叫“新郎官”,能穿一天九品服,上一代父母喜欢把孩子头睡扁,因为有“官相”,有“干部相”,都是一个意思,对上一阶级,对权力,对地位方方面面的崇拜,对生存和稳定的内心渴望。

整个社会,没有什么阶层觉得自己饭碗是端稳的,农民怕灾,工人怕下岗,商人怕政策变动,现在又多了一个疫情,连中产和以上都有点朝不保夕的味道了。

事实上这个国家从古到今都是这样,现在已经是千年难遇的好时候,但即便如此,很多人也是有生存焦虑的。

中国人对于生存和稳定的渴望普遍太强烈,这种渴望甚至演变成为一种世世代代的焦虑。

马斯洛需求层级里面,爱和尊重是第三层级的东西,温饱则是最底层级的生存权利,最底层级需求没解决,人是谈不到更高一个层级的需求的。

​相当一部分人中国女人,结婚的原动力不是什么爱情,而是披着爱情外衣的饥饿感,以及潜意识深处对饥饿的恐惧,也就是所谓的“嫁给面包“。

这种恐惧甚至能相当程度上影响审美层面,把实际上最无趣和最不具备审美的一个群体,居然还给认同成了潮流。

本来审美底子就谈不上多厚实的一个民族,观念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冲击得东倒西歪,不要说历史上中国美学自成体系,那是上流社会,最底层的民众千百年来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,谈不到什么审美的。建国以后的审美也都是阶级叙事罢了。

出现这种“厅局风”审美也就在所难免了,这绝不算是什么审美,而是一种阶级崇拜的变形产物罢了。这就好像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小鲜肉,也不能算审美,只是性欲的变种罢了。

这其实很可悲。

饭是一口一口吃的,事也得一步一步来,现在喊口号要建成文化强国,但文化这东西第一要的是经济基础,第二要的是安全感,第三要的是自由,我们现在具备了第一点,然而第二点和第三点都并不具备。

我特别希望中国也能成为文化极其昌盛,人人都有高逼格的国家,审美这东西是一个人尊严最大的来源之一,你再穷,你有眼光,王孙贵胄都不敢看不起你,中国人要想在世界上博得好感,是离不开艺术审美的。你再有钱,你是土包子,别人也瞧不起你。

但我们国家现在还差得很远很远,看看抖音快手里放的音乐就知道了,看看追捧“厅局风”的群体就知道了,她们虽然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,然而在审美和品位方面,却丝毫没有见地,和清朝末年的农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
戴金岑
共产主义者
查看“戴金岑”的所有文章 →

相关推荐